Wang Cheng-Lan (far right) seated with her family in a park, c. 2000s. Image courtesy of the Cheng-Lan Foundation Archive.
我们的故事
承蘭藝術基金會建立於一種信念:支持全球多數的藝術家,對於塑造更廣闊、更公平的文化景觀至關重要。作為一個具社會意識、並由自我資助而成的倡議,基金會陪伴藝術家——不僅在被矚目的時刻,也在持續創作的靜默節奏之中。
有關「多元共融」與「文化公平」的討論,長久以來一直影響藝術領域,但直到近年,許多歷史上被忽略的藝術家與社群才開始獲得更廣泛的制度性關注。這一轉變固然值得肯定,但同時也凸顯出一種需要:支持必須是持續的、細緻的,並且能夠長久延展。承蘭藝術基金會的回應,是一種穩定而以關懷為本的方式——植根於對話、信任與長期承諾。
基金會以王承蘭女士之名而立,她是一位非凡的女性,她的生命與精神至今仍引領著我們。受到她的啟發,基金會延續並傳承一份慷慨、堅韌與優雅的遺澤。
中文中的「承」意味著承擔、扶持、繼承與延續——一種帶有責任與關懷的積極姿態。我們理解「支持」並非僅僅是維持,而是持守並承托重要之事。
承載記憶,
承載靜默的知識,
承載關懷,
承載未來。
「承」亦讓人聯想到「承先啟後」之語,意指承繼先人之志,為後人開闢道路。「蘭」,象徵著優雅、堅韌與正直。
兩字合一,承載著母系的精神:既敬重先人,又滋養未來。這是一個與過去相伴、向未來伸展的名字——沉著、開放、無畏。
基金會於 2024 年正式成立,其淵源可追溯至 2019 年於倫敦藝術大學中央聖馬丁學院設立的獎學金計劃。今日,承蘭藝術基金會已獨立運作,透過駐地計劃、展覽與委約支持藝術家——始終以關懷、延續與開放的態度,迎向合作所引領的未來。
Eva, 2013
Image courtesy of the artist and Marian Goodman Gallery
The earth holds in its womb the very cycles of life, death, and rebirth, and it is a feminine deity.Delcy Morelos
我们的焦点
在承蘭藝術基金會,「世界多元」並非僅是一個人口上的描述,而是一種文化與倫理的取向。它標誌著一種轉向:從「少數族群」或「非西方」這些容易造成誤解的詞語——它們延續了舊有的框架與地理二分——走向一種更準確、更具關聯性並肯定多樣性的表述。「世界多元」所指向的,是連結而非邊陲;是多樣,而非單一的主導。
對我們而言,與「世界多元」的藝術家合作,意味著與多重而交織的實踐相遇——這些實踐由遷徙、記憶、親緣、漂泊與文化延續所塑造。這同時也意味著承認此一概念內部的廣泛多樣性——跨越地域、語言、生活經驗與創作形式——並以關懷、互惠與深度傾聽的態度來進行每一次合作。
我們也與那些身處 西方社會中 、卻因離散傳承、文化交融或跨世代知識而形成獨特視角的藝術家共事。與其套用固定的標籤,我們更願意敞開,去面對真實而複雜的生命經驗——傾聽作品中所表達、所記憶、或所想像之事。
這樣的框架不僅塑造我們與誰合作,更塑造我們如何合作:如根莖般延展,而非階序式排列。我們重視長久的關係,而非快速的結果,讓每一項計劃都源自真誠的連結與共同的目標。在一份持續更新的策展綱領引領下,我們的主題方向以两年為一個週期展開——影響我們的合作方式、策展實踐與支持路徑。這一方法滲透於我們的策展思維、合作夥伴關係,以及我們對多樣性的承諾——這是一種紮根於交織歷史的精神,也是一份對共同未來的承載與守望。

Untitled (S.166, Hanging Two Interlocking Cones with a Center Disc), 1952 Image courtesy of the artist estate and David Zwirner

They Ask to Stay, 2024–2025
Image courtesy of the artist and ChertLüdde